就像致谢一样,参考文献部分也有需要遵守的特定规则。
第一,只列出已发表的有影响的参考文献。尽量不要引用未发表的数据、摘要、论文或其他间接材料。如果实在需要引用这类材料,可以用括弧标注出来,或像一些期刊允许的那样在正文中用脚注标注出来。已被接收、将要发表的论文可以引用,但要在将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名后注明“In Press”或“Forthcoming”(即将出版)。
其次,在投稿前要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在投稿被接受后,也最好对校样再做检查。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员知道,论文里出现错误最多的部分就是参考文献。
还要记住的是,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信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
尽管有很多种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大多数期刊还是使用三种常用格式中的一种。这三种常用格式是:“著者姓名-出版年”(name and year)格式,“字母-数字”(alphabet-number)格式和“引用次序”(citation order)格式。
文献题名和页码范围
在参考文献部分是否应该给出文献的题名呢?通常要遵守期刊的格式要求,如果欲投稿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没有强制要求,最好还是给出完整的文献信息。指出文献题名,能帮助有兴趣的读者决定是否有必要去阅读论文引用过的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给出文献的页码范围(第一页页码和最后一页页码)能让读者知道引用的文献到底是l页长的短文还是50页长的评论性文章。显然,参考文献的页数不同,读者或图书管理员为获得文献的副本所花的费用也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