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收费”是PPP和BOT的共同特征。与BOT相比,PPP模型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关注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企业的全过程合作。
所有项目都有危险。市政项目也一样。
作为资本高集成的代表性项目,市政工程PPP项目具有高投入、大规模、长周期、深领域、宽跨度等特点。基于这些特征,PPP项目的风险种类各种各样,这些风险的种类相互循环。具体来说,一个PPP项目将从最初的决定审查,经过融资、设计、工程、运营等程序,一直延续到政府公共部门,各阶段都能看到不同立场的项目的参加者的身影。
当然,对于这些不同立场的项目参加,风险的种类,应对风险的态度,甚至是应对风险的途径也不同。一些时候,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公共部门选择在风险分担问题上的作用定位不正确,转移到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民间企业。
这样一来,民营企业面临过高风险,最后很有可能导致PPP项目的彻底失败。应该怎么避免PPP项目失败运行在稳定轨道上?政府和民间企业还应该如何分担PPP项目中的风险?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开展研究,综合公私双方对风险的识别、分类,形成PPP项目完整且可靠可执行的内部控制方案,最终保证PPP性能的实现。
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PPP项目在中国的崛起较慢,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和分类PPP项目的风险上,但很少涉足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本文的主题立足于国内PPP项目的发展现状,基于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开展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基于国内政府水平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同时,还完善了PPP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的具体操作路径。
2)实际意义正文的实际意义有以下3点。(1)本题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市政工程项目发展情况,为中国市政PPP项目提供可靠可执行的风险预防机制和风险应对方案。(2)本题对制定或改善该行业或其他行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本题按照中国宏观政策推进PPP项目潮流,站在一定高度为PPP项目内部控制提供建议,助长了PPP项目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关于文献总结1.2.1PPP模型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开始在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导入个人部门的投资。20世纪90年代,PPP融资模式正式诞生。
之后,其他国家也在逐步推进,PPP不仅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一般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大胆尝试了污水处理等公共物品领域的模型。随着世界规模PPP模型的推进,一些学者尝试发表PPP模型的合同结构,对合同关系中各风险因素的管理和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事例分析,总结了PPP研究的新成果。但是,21世纪初,中国开始认识PPP模型。
王丽亚(2003)、王铂(2004)等众多学者重点分析了海外PPP模式的运用情况,探讨其具体运用模式,就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所使用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总结其运营成功所需条件,审查前补提出了符合赔偿和审核后补偿两个中国国情的公私合作模式。2014年,财政部金融司发布了《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普及问题的通知》(财政金[2014]76号)的文件,敦促全国各省、直辖市进一步加快PPP项目的着陆速度。
1.2.2PPP模式风险评估问题DarrinGreimusey和MervynK.Lewis(2002)PPP项目的风险分为9个。法律制度变更风险,政府提出的设计变更风险,劳资设备取得延迟的风险,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运营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降低风险和审查延迟风险。在识别项目风险后,将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导入项目中,期待成本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等新的风险评估方法。他们还指出,MonaCalo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必须采用资金回收比例和偿还利息期限。
彭桃花、赖国锦(2004)对政策变更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工艺水平风险、运营安全风险及资金流动性风险是PPP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效认识风险,承担风险的PPP项目参与者指出分担是优化PPP项目价值的必要途径。邓小鹏、申遗银、李启明等(2006)系统地阐述了风险识别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PPP项目包含风险维度、风险特性、风险发生的前提和风险可能发生的结果。总结了PPP项目风险管理控制的5个原则。我们将继续优化PPP项目内外管理环境,努力加强各项目参与者的综合实力。全力提高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强PPP项目自身生存能力。致力于成本控制。致力于项目参与者提高项目决策水平。王守清(2014)指出PPP项目在全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风险,PPP项目的参与者面临包括政策变更风险、收益变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再融资风险等多个风险,政策变更风险在很多风险中是特别的这是应该注意的风险之一。
王守清(2014)从公共部门的管制、门槛管理及效率管理三个观点出发,向我国政府提出了关于立法高度的意见。陆上雨(2017)认为项目风险不仅包含项目内的风险,还包括很多被公共部门无视的,或者是妨碍了即使自觉也不足的风险管理路径而无法妥善处理的风险次元有,有。
1.2.3PPP模式风险控制问题1)根据风险分担Froud和Shaou(2001)研究发现,风险分担的主观对PPP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有很大影响。LoosemoreM研究了一项深刻的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重要性。
2006年,LoosemoreM(2006)总结了PPP项目风险负担主体所需的4个技能,即风险识别技术、风险控制战略、风险应对机制和风险承受能力。MartinusP.Abednego和StephhenO.Ogunlana(2006)认为,根据复杂合同的配置,可以在风险不同的主体中自由转移,这个转移经常呈现出最适合的状态。
JinXiao-Hua和DoloiHemant(2009)模拟了在TCE(TransactionCostEconomics)和RBV(ResourceBasedView)的指导下构建的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模型。不仅如此,他们是实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