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课程达成度量化的困难、计算量大的问题,根据毕业要求评价方法设计完成度评价体系,将毕业要求分解为几个指标点,根据指标点配置课程,采用课程性配置审查方式进行达成度评价。利用java技术构建基于B/S结构的度量评估系统。
以某大学机械专业认证为例,通过调整系统运行稳定,实现达成度有效评价,为持续改善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结果,通过采用达成度评价支援系统,能够节约大量的人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认证过程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审查方式、Java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训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等7个内容[1-2]。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完成度评价方式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需要对课程完成度评价的有力支持,课程完成度评价应围绕毕业要求的各指标点进行,指标点的全面覆盖应具体化。课程考核形式的合理性、考试形式之间的多样性直接影响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现阶段,各大学的专业认证过程中,专业和课程完成度的评价和计算没有形成统一基准。经常由负责老师来计算。工作很繁杂,不仅容易出错,数据也有不一致的情况。结合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设计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认证业务的质量,有利于多维数据的统计和收集,为持续改善的各项措施提供有效的支持。1系统设计1.1设计思路通过对各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审查方式,建立对教学环节毕业要求的支持关系矩阵。
将各毕业要求分解成若干可测定的指标点,以便于对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并构建分解后得到的指标点和教育阶段毕业要求的相关矩阵。即配置各2级指标点的支撑课程和重量,通过教育阶段的验证导出各指标的评价值。老师可以根据上课时的指标来评价价值,计算课程的完成度。在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指导下,构建B/S结构达成度评价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与Tomcat服务器通信,在服务器侧应用Java技术来实现。系统采取传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步骤,核心思想是制定多种合理的审查形式进行完成度评价。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1.2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达成度评价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包括毕业请求管理模块、教育环节管理模块、达成度管理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1)毕业要求管理模块。根据培训目标,实现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输入、指标点加权设定、各指标点课程配置等功能,同时实现不同权限的申报和审查功能。(2)教育环节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包括教育大纲管理、审查方式管理、纸张管理和成绩管理。各课程负责人根据指标点的要求提出教育大纲,选择审查方式,经过系主任的审查,后方可实施教育。在教育阶段结束之前,授课负责人会提交试卷,设定评分标准和指标点映射关系。
(3)达成度管理模块。实现各教育领域的完成度统计、各指标点评价统计、总毕业要求达成度统计以及历代达成度统计。1.3达成度算法(1)课程对某个指标的评价价值:Cj=∑nj=1Fj*BjAj(1)Cj是对某个课程的某个指标点的评价值,Fj是以某个审查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应于Aj指标点的评价部分的分数;Bj是对应于某一指标点的审查部分学生实际成绩的平均分;n是某课程的评价方式的数量。
(2)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D=C(2)D是某个课程的完成度评价值,C是支撑该课程的所有指标的评价值的平均值。(3)毕业要求指标达成度评价值的计算采用加权加法方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Y=∑mj=1ajCj(3)Y是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aj是某科目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的分量。Cj是对某个科目的指标点的评价值。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的课程数通常是1-3门。(4)个别毕业要求的完成计算方法取对应指标点的最小值,计算公式如下:Z=min(Yv)(4)Z是某一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值,Y是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v是某一毕业要求所区分的指标点的数量。根据毕业要求的数量,按具体划分确定。
(5)采用单项毕业要求中的最小值,作为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公式如下。P=min(Zw)(5)P是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结果,Z是某个毕业要求的完成度评价值,w是12项毕业要求。2系统测试以某个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为例,测试完成度评价系统的具体功能,使用与黑盒测试的边界值测试等效类测试方法,对输入项目进行输出结果的测试[9]。
系统的具体测试程序主要包括与培训目标相关的课程设置、审查方式和答卷管理、完成度的计算和分析。2.1培养目标及相关课程设置专业负责人根据社会的岗位需求,根据大学自身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几个毕业要求,一个一个加入系统,添加完成后的任何一个毕业要求进行指标分解,配置支持课程,构建相关课程,设置支持权重。2.2审查方式及答卷管理课的老师在系统注册后,可以确认自己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
可以在审查方式栏中选择或追加具体的审查方式。除了通常的期末考试、经常成绩、实验结果等审查方式,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作为审查方式追加支持权重。完成审查方式的设定后,上课的老师提交答卷纸,根据指标点进行答卷纸的内容和分数的设定,完成设定后提交专业负责人的审查。
.完成度计算与分析授课教师在确立审查形式与指标的支持关系后,下载系统相应的成绩模板,输入学生成绩后,导入系统的话,该科目的完成度如图3所示。所有课程成绩的输入完成后,系统分别从班级、专业、毕业要求等角度提供完成度,并按要求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
重复测试系统后,系统运行良好。各功能模块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三个结语通过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基本上实现了工学认证背景下学生成绩的完成度评价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管理评价系统,对大学工学教育认证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促进作用好了。这次的毕业设计开发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达成度评价系统是基于B/S构造的系统。
该系统将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理念与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为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和便利条件,提高了工程教育认证信息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