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科技感十足的影片一上映便收获了如潮好评,票房更是一路飙升,稳居春节档榜首,最终荣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仅是带来视听盛宴或许不足以让观众买账,但影片于内在引起的强烈共鸣使得许多影迷“齐刷刷”--一票为眼睛,一票为心境。作为一部“好莱坞式”包装下的反好莱坞影片,不光是宏大壮观的特效画面让挑剔的观众大饱眼福,影片所反映的主题更是波动了大家沉寂在内心深处的那根久违的弦--当我们在谈论希望时,我们在希望什么?影片以“希望”为主线贯穿始终。太阳因为能量耗尽而极速膨胀,人类为延续文明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希望”作为信念促使地球35亿人类史无前例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危机。“希望”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后火种,吸引着刘培强以生命为代价将空间站驶向木星。虽然影片中有自杀式的冲向木星的情节,但是并没有突出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恰恰相反,电影中所有人奋不顾身,只为绝望中的希望。人类命运已被宣判死刑,但仍有人满怀着希望和信心与宿命为敌,带领着全人类“绝地反击”,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却是在于:好莱坞告诉大家政府不可信,拯救靠自己,靠某个英雄团体甚至英雄个人。但我们告诉大家,不是的。我们经历过的所有苦难告诉我们,拯救所有人的最佳方式永远是所有人参与拯救自己!进行“饱和式救援”,10万,甚至150万人牺牲,但只要有35亿人能活下来,就代表着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好莱坞我们也依然要有自己的电影工业--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少了一个主角,还会有另一波“主角”成为主角,继续推动着历史或拯救人类的历程。作为一部现象级硬核科幻巨制,电影不仅在理论知识上站稳了脚跟,结尾也打破了中国式的“合家欢”结局,通过画外音进行声画错位,交代了人类下一步任务,增强了影视画面的内涵和深度。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巨制,也应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重要学习模板。中国科幻电影的路还很长,《流浪地球》纵不完美,却依然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钻石,是回家的方向。”带着希望去流浪,是故事的关键所在;而在电影之外,希望也是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流浪地球》的成功,它的本身就是希望!我想,希望的确是像钻石一样珍贵,如此,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