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大学刚毕业那会,公司开3000的工资,觉得特别拮据。后来随着工作年限加长,工资慢慢提升上去了,4000,5000,8000,10000……但是“钱不够用”的感觉,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
我们总想着,等我的工资到了XXX元,我一定能把钱存下来。事实上可以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在当今花钱如此便捷的时代,随便扫一扫,按个指纹密码,钱就哗啦啦地消费掉了,很多时候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花在哪里。
.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是时候要想一想,要不要改变一下花钱的习惯。
.
两种思维方式,文字一样,换个位置,结果截然不同。
.
第一种:收入-支出=储蓄
.
每月收到工资,除去必须支出项,例如房租,交通,水电,伙食,剩下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钱不够花,信yong卡,花bei搭救,如果很幸运还有一点结余,好开心这个月能存到一点钱啦!
.
这种花钱方式好处很突出,一个字,爽。最低限度我们保证自己想买的东西都买到,人生几何,活在当下最重要。它的劣势也是同样突出,那就是我们永远不要太指望兜里能留下一笔相对可观的钱。
.
买买买是天性,消费也是天性,如果我们要压抑这种天性,必须要有一些强制的“手段”,去反人性。这需要我们将上述公式切换到另外一种模式:
.
收入-储蓄=支出
.
如论如何,先把一部分钱雷打不动地强制储蓄下来,剩余的钱爱咋咋地。这样,一年到头,钱一笔一笔地,实实在在地就存下来了。
.
你用过哪些“反人性”的存钱手段呢?